您现在的位置:演讲与口才>> 学生读本>> 演讲素材库>>正文内容

如何做到演讲语言“口语化”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演讲是一种高级而且富有审美价值的口语表达形式,“上口”、“入耳”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口语化”是它的主要特点之一。然而有的同学在撰写演讲稿或进行演讲时,由于认识上的错误,过于追求“文雅”,出现了演讲语言散文化、书面化的不良倾向。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演讲语言的“口语化”,做到讲者上口、听者入耳呢?

  化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

  单音节词声音短促,不容易听清楚;而双音节词声音存在的时间相对较长,留给听众的印象就会较深。因此,在撰写演讲稿或进行演讲时,要尽可能地将单音节词改成双音节词,这样才能符合“演讲语言口语化”的要求。

  三月初的一天,在升旗仪式后进行的“国旗下的演讲”环节中,孙韶同学向全校同学做了“学雷锋,做表率”活动的动员演讲:

  雷锋精神曾鼓舞了亿万中华儿女,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学雷锋热潮中,我们完全能看到雷锋精神对文明、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雷锋已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但他甘于奉献的精神仍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延续着。再过几天,恰是毛泽东为雷锋题词43周年纪念日。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继续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为它赋予新的内涵……

  他的演讲主题积极,目的在于号召同学们积极行动,掀起“学雷锋”的热潮,但由于单音节词的大量使用而削弱了语言的流畅性,也降低了与广大听众的交流效果。如果他能够把演讲中出现的单音节词“能”、“已”、“但”、“仍”、“恰”、“应”,改成双音节词“能够”、“已经”、“但是”、“仍然”、“恰好”、“应该”,非但不会影响意思的完整表达,反而有利于听众的接受和理解,实现自己所期待的鼓动效应。

  化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

  演讲具有暂留性,它那连续流动的声音稍纵即逝,听众若一句听不清就很难补救,甚至会影响听众对一段甚至整篇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如果在演讲中掺杂一些不便于听的、或为听众所不熟悉的书面语言,甚至文言词语,那么,听众听起来吃力,演讲的效果也会受到负面影响。而为群众所喜闻乐听的口头语言具有好听、易记的特点,就比较容易达到演讲语言“上口”“入耳”的要求。

  ……今日欣闻孙峰君获得全国征文比赛一等奖,我兴奋之至,全班同学也欣喜异常!尤其凑巧的是,今日又恰逢他的生日,可谓“双喜临门”啊!在此,我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共同祝贺孙峰取得如此佳绩,同时也由衷地向他致以生日的祝福!……

  这是初三(4)班班长崔昆得知本班同学孙峰获奖后,在班会上所做的即兴演讲。演讲表达了他对同学的祝贺、祝福之情,但由于满口全是书面语言,甚至夹杂了许多文言词语,除了让同学们听后不知所云外,也让同学们感觉他有卖弄之嫌,“酸”得可以。如果他能把“今日”“欣闻”“兴奋之至”“欣喜异常”“恰逢”“可谓”“在此”等书面色彩较浓的语言改换成“今天”“高兴地听到”等等通俗易懂的口头语言,就利于同学们理解和接受。

  化长句为短句

  作为语言艺术的演讲是用嘴进行的,因此,在演讲时会有较多的停顿。如果句子过长,那么讲起来费劲,听众听起来也会感到紧迫,意思也不好把握。因此,要想使演讲语言做到“口语化”,就需要把修饰成分和连带成分多的长句改换成形体简短的短句。这样讲起来既清楚明了,听众也容易记住。例如:

  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到达你平时所企及的但一直无法攀登的知识的高峰,但如果你从小就在此起彼伏的赞美声中沾沾自喜自我陶醉安于现状的话,你小小的心灵就会被成绩填满、被假象迷惑、被荣誉绊倒,就会停滞不前,就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这是一位同学在题为《超越自我》的演讲中的一句话。他的目的在于强调“超越自我”之于“成功”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句子过长,修饰语过多,中间又缺少停顿,所以讲起来费劲而拗口,听众听起来也容易糊涂。如果把这句话作如下改换,那么就比较符合“口语化”的要求了:

  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攀上知识的高峰。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在赞美声中满足,就容易在荣誉面前停滞不前,就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化倒装句为正装句

  倒装句具有强调某种成分的作用,在散文、小说等文体中十分常见。但倒装句若出现在演讲里,不仅讲起来很别扭,而且听众不易把握意思,因此还是不用为好。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如果能把倒装句改成正装句,那么话语就会既顺当、流畅,又容易为听众所把握。

  要想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并不难,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你下定决心改变并付诸努力的话。

  这是张刚同学在他的《迈出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演讲中的一句话。由于这是一个倒装句,所以讲起来别扭,听众听起来也费解。要想使这句话更加具备“口语化”的特点,完全可以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对句子的结构做如下调整:

  如果你下定决心改变并付诸努力的话,那么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并不难,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同学们,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的声音,听众听到的也是一连串的声音,听众能否听懂,就要看演讲者能否说好。如果你在撰写演讲稿或进行演讲时,不考虑“上口”这个条件,不做到演讲语言的“口语化”,那么,即使演讲的主题再新颖、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完全听懂。一定要在演讲语言的“口语化”上多下些工夫哦!

  (责任编辑  王治国)

作者:◇山东 李宝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