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在一起,或闲聊神侃,或讨论争辩,其情其景,融洽和谐,其乐融融,然而有的同学置身其中却十分痛苦。因为不懂插话之道,有的同学或者是插话时机不对破坏了别人的谈兴,或者是所插之话离题万里破坏了交谈的氛围,或者是人云亦云、毫无新意,不为人重视,反而弄得十分尴尬、被动。
那么,在交谈中如何使插话自然恰切,吸引别人洗耳恭听呢?某校高三(2)班有个女同学叫许小慧,她口齿伶俐思维敏捷,是个插话高手,同学们都称她“百灵鸟”。现在我们不妨拈取几个生活实例,跟她学些插话的学问。
插话不是争话,要注意时机
在交谈时,有些同学表现欲太强,往往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中途插嘴,压住或抢过别人的话头,硬要发表“高见”。这样中途打断对方,既有失礼貌,也容易引起别人反感,所以,在插话时一定要把握好时机。礼貌的做法是等别人把话说完或把一层意思表述清楚后,再在话语停顿的间隙,亮出观点,陈述己见。
一次阶段考试以后,高三要召开全年级学生家长会。课间,后排的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聊了起来。陈斌发牢骚道:“每次开完家长会,我就‘很受伤’,老师批评,爸妈抱怨。我看,这家长会是老师联合家长整治学生的机会,是打压成绩相对滞后同学的会议!”
正埋头做作业的“百灵鸟”听到这种消极、错误的言论后,想对他晓之以理,予以纠正,但听到陈斌还在滔滔不绝地陈述着自己的观点,她便按下了话头。
等陈斌把牢骚话倾吐完,趁他话语停顿的间隙,“百灵鸟”插话道:“陈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家长会是老师与家长直接交流的一次机会,是学生进一步赢得家长在学习方面支持的契机啊!就说上次开家长会吧,老爸回去跟我交流了半个多小时,从那以后,安排我补课的次数减少,让我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了。”
事实胜于雄辩,陈斌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反驳,便妥协道:“是啊,总的来说家长会是利大于弊的,我刚才的意思是……”
“百灵鸟”对陈斌消极错误的观点是持反对态度的,但并没有直接截住话头进行反驳,而是趁他把话说完后,才插话亮出自己观点。试想一下,如果她断然打断陈斌,立即亮明反对态度的话,陈斌定会对她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产生反感,甚至对她的观点持抵触心理。因此,若想让自己的插话产生预期效果,不注重时机是不行的。
插话不是岔话,要注意衔接
一场争论或交谈,都有其特有的话题或氛围。如果你是局外人,又想参与其中的话,在插话时一定要做到恰切自然地进行衔接过渡:所插之话内容应服从于统一话题;自己的话语从总体上看,应与正在讨论的内容与氛围协调一致;不能岔开话题,兀自弹琴,等等。
下午,老师叫张文斐和唐文华在放学后将教室前走廊打扫一下。当时唐文华不在场,“懒虫” 张文斐在转述时却开玩笑道:“老师要你把前走廊打扫一下。”唐文华信以为真,放学后便独自忙活起来。干到一半时,张文斐笑嘻嘻地说:“进度跟不上吗,我来帮帮你吧。”这才动起手来。张一想不对劲,于是认定是老师叫张一个人打扫,他假传“圣旨”愚弄人,跟张较起劲来。
就在两人争论不休时,“百灵鸟”走了过来,插话道:“唐文华,他是闹着玩的,你别当真,就当是过愚人节吧!实际上,老师是叫你们两个人打扫的,张先生生性懒些,你多做点儿,就当是‘扶贫济困’吧。要谈对与错,应该是张文斐的错,你是功臣!”
因一个玩笑,引发了矛盾争执,若任其发展,则会引发人际冲突。“百灵鸟”的插话很到位,他围绕着二人争论的焦点,既没有回避矛盾,也没有岔开话题,而是围绕双方争论的话题,言明真相、明断是非,以幽默的语言批评了占小便宜的张文斐,安抚了自感吃亏的唐文华,避免了同学间的矛盾升级。
插话不是学话,要独到新颖
有些同学在插话时,所插之话要么是老调重弹、陈词滥调,要么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这种如鹦鹉学舌般的插话是很难吸引人、激起别人听话兴趣的。别人把你说的话当作耳旁风,你也很难融入其中。插话时,你可以根据语境选择独特角度,发表独到见解,力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更有利于对方接纳你这个“局外人”。
针对老师竭力强调的“文科作业习题化”,董同学与黄同学争论起来。一个说:“什么习题化,纯粹是题海战术的代名词。做题目占用了阅读的时间,文科的‘文’在哪里?”另一个说:“习题化是老师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贴近实际,容易见效。不是有老师说吗,一天一个‘马拉松’,考试一定能成功。”
两人你有来言我有去语,都想在词锋上压倒对方,别人插话劝解,他俩却置若罔闻。
“依我看,死做作业,就容易被作业做死。”一直站在一旁洗耳聆听的“百灵鸟”,瞅准时机,开始插话了,“老师提出的‘作业习题化’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手段,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理解老师的话,比如做作业,你能看、做、想相结合,举一反三,即使少做一些习题老师也不会怪罪的。”
“高见!高见!‘百灵鸟’就是灵!”董、黄二同学不约而同地称赞道。
双方就同一个问题争执不休、不相上下时,“百灵鸟”插话对老师的动机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她的看法独到新颖,有真知灼见,缩小了双方认识上的分歧,终于使争论双方求同存异,终止了争辩。难怪他们赞叹“‘百灵鸟’就是灵”了。
有些同学在插话时,常会得到这样的呵斥:“不要你多嘴,你知道什么?”“不要你岔,一边凉快去。”这都是因插话不当造成的。希望同学们能从“百灵鸟”身上得到更多启发,多做学习和思考,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和应用能力。
(责任编辑 王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