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同一材料怎样为不同的主题服务

作者:广东 杨海亮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6日

  读《演讲与口才》2013年20期吉林卢海燕的《全方位解读材料,发掘新主题》一文,深有同感。的确,有些耳熟能详的材料,只要多方位审视,就可以提炼多个主题。意犹未尽的是,文章并没指出,同一个材料,怎样为不同的主题服务?在这里,为简便起见,我们以众所周知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为例说明问题:

  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有一天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果然,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

  选好角度,紧扣主题

  在《借助外力,越行越远》的演讲中,知名学者黄发谟指出:

  狐狸知道,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在百兽面前树立威望,也不可能为自己的生存赢得一线生机。所以,它巧妙地借助“百兽之王”老虎成就了自己。这种做法是无可非议的,而且充满了智慧。战国后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说“君子性非异,善假于物也”,意思就是真正能力出众的人不是本性不同,而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荀子说的“假”与“狐假虎威”的“假”别无二致。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外力,俗话里说的“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愚,一目之察不如众人之明”也是这个道理。那么,“外力”是什么呢?你的家庭就是你最好的外力,你所在的单位就是你最好的外力,你的父母,你的客户,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他们都是你的外力。可以说,一切人事都是外力,一切物件都是外力,一切机缘都是外力,也只有借助外力才能快速地成长,不断地进步。

  演讲的主题是“借助外力成就自己”。演讲者从狐狸的“假”,也就是“借助虎威”这个角度论证,显然是紧扣主题的。这也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材料,都要选准角度,有的放矢,才能起到应有之效。演讲说理,任何事例都只能是以特殊证明一般,以特例证明普遍,只有紧紧结合演讲的主题,确定好论证的角度,才能让材料与主题衔接密切,融为一体。

  精心加工,突出主题

  在《知名跨国企业的发展与成功》的演讲中,经济学家许光辉认为:

  狐狸凭自己的智谋成功逃出了虎口,有一点是非常关键的,那就是狐狸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手,即知己知彼,特别是对自己灵活机智、能言善辩等长处和无法与老虎抗衡的短处了如指掌,对老虎凶猛强大、无可匹敌的长处和有勇无谋、盲目轻信等弱点也洞若观火。它熟悉双方,并随机应变,最后获得成功也就理所当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话还真不是说着玩的。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商业谈判中,非常适用。就拿中海油收购尤尼科来说,在我看来实在太糟糕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公司,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努力,最后竟不了了之,叫人无比费解。这不仅说明在谈判之前中方对美国各方面的情况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反映了中方对自己究竟通过收购想达到的目的、能够获取的战略和经济利益没有足够的深入分析。既不知己,又不知彼,谈判从何谈起?要想胜利,就更是“门儿都没有”。

  演讲者对故事本身进行了取舍,将着力点放在了狐狸的知己知彼上,不仅做到了角度准确,而且让材料更为精粹有力。同一个材料,在为不同主题的演讲服务,本身是原始的、粗糙的。为了突出主题,需要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地加工,也就是去掉那些与主题无关的、枝节的成分,保留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成分。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适当拓展,深化主题

  在《眼望天空,脚踏实地》的演讲中,重庆作家张明春有这样的感慨:

  狐假虎威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狐狸假借了老虎的威严,肆无忌惮地在动物面前行走。有的人说老虎太愚笨,有的人说狐狸太狡猾。今天,我们撇开这个不谈,而是想想故事之后怎么接。稍微想想就会知道,狐狸终究是狐狸,老虎终究是老虎。狐狸没有老虎的强大与凶猛,一旦老虎看穿了狐狸的伎俩,知道自己被忽悠、被愚弄了,狐狸再想耍小聪明,恐怕也小命难保了。所以,要避免落入“虎口”,关键还是要靠自身的强大,靠日积月累形成的力量。在这个充满喧嚣和骚动的年代,许多人都迷信天分,寄托运气,其实,天才、好运固然有,可垂青于你的概率有多大?凭什么又是你?我们每天都可以听到一夜成名的故事,可我要告诉大伙,这是自欺,也是欺人。哪里有一夜成名?谁谁一夜成名了?简直不靠谱!超级女生、快乐男生、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等等,比赛之前,人家唱了多少夜?跳了多少夜?熬了多少夜?你想过吗?那些被我们称作这个“星”那个“星”的,不是一夜成名,而是名字在一个晚上被我们知道。如果平常没有积累丰富的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不具备相应的品德、气质和能耐,遇到危机、风险,就不可能从容不迫,甚至坏了大事。

  演讲者没有拘泥于故事本身,而是对狐狸之后的命运进行了合理演绎,适度引申,对主题的深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其实,任何一则材料,字面上的意思都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发挥想象,恰当联想,对材料进行有理有据地拓展,从而使材料与主题更为关联,让听众更明确地知道:材料非常恰当、有力地证明了道理。

  演讲中,有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层面思考,可以发掘不同的主题。我们不仅要知道同一材料可以发掘不同主题,而且要知道怎样利用同一个材料为不同主题服务。这样,才能深入挖掘材料内涵,灵活阐发材料,为演讲的成功保驾护航。

  (作者系中山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教师)

  (编辑 胡国玮)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