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交谈时,倾听宜倾心

作者:杨硕林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7日

  交谈是一门艺术,倾听同样也是一种艺术,善于倾听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更具有亲和力。高二(4)班的张元斌对此体会尤深。

  周一,从中午到下午张元斌都很郁闷。快吃晚饭时,他懊丧地回到寝室,见A同学在,便诉说起自己的不快:“我今天真倒霉,中午到自动取款机去取钱,输了好几遍密码都不对……”没等他说完,A同学就插话:“你再好好想想密码吧,我吃饭去了。”

  幸好此时B同学回寝室了,他刚吃完晚饭,有空闲跟人聊聊。张元斌开始第二遍诉说:“我今天真倒霉,到自动取款机去取钱,输了好几遍密码都说不对……”“哈哈,忘了密码是不?”B同学饶有兴致地说起了他自己的事:“真巧啊,我昨天也忘了密码了,我到超市买文具,把包寄存在密码箱……”张元斌听了几分钟,只好走了。

  他“流浪”到隔壁寝室,见班长和C同学在,开始了他的第三遍诉说。C同学说:“噢,你是想让我们帮你猜密码,来,我帮你,你的生日、学号是多少?……”一旁凝神倾听张元斌诉说的班长阻止了C同学说:“别忙,听元斌说。后来呢?”张元斌这会可以把话说完了:“我乱输了七八个密码,后来机器把我的卡给锁了,不让我再试了。”“噢,那你饭卡里还有钱吗?”班长关切地问。张元斌终于说到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没有了呀。否则我干吗这么着急,我晚饭都没吃呢!”班长把早已捏在手上的饭卡递了过来:“快拿去吃饭吧,食堂快关门了,其他事等回来再说。”……

  张元斌捏着班长的饭卡下楼的时候,心里甭提多暖和了。

  这件事从“听”的角度分析,会给我们四点启示:

  一、要有倾听的耐心

  在别人向你倾诉时,要想让你更有亲和力,首先你要有倾听的耐心。倾听中,听者要克服自己的表现欲望,要按捺自己的话题兴趣,要容忍别人烦躁的情绪或啰唆的语言;听者听多点、听久点再发表意见,能避免自己的话驶入“片面性”岔道,动辄抢话、仓促插话者只会令人生厌。事例中,A同学只顾自己的事,B同学只顾自己的兴致,C同学只顾自己猜测,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另外我们也要注意,有时,有些人说话,真正目的往往不是要传递信息,而是要宣泄自己的情绪,我们无须急于分辨是非,因为有时候倾听本身就是化解别人错误思想和不良情绪的最好方式。

  二、要有倾听的反馈

  倾听要全神贯注。听者要在外在形态上表现出自己在神情专注地听。比如,坐姿要端正,不能懒洋洋地倚来靠去,更不能几秒钟就更换一种姿势;眼神要关注对方,不能游移不定,不要轻易地就被其他事物的动静吸引过去;脸部表情的喜怒哀乐要跟随对方的谈话内容,无端地发笑或皱眉都会沉重地打击对方的谈兴,乃至对你产生反感。我们所说的倾听也不是完全静默地听,不能呆若木鸡,要有所反馈,恰如其时地发出些感叹声和附和声也是很有必要的,如:“嗯”、“噢”、“真的吗”、“后来呢”等,它们能表明你听进了对方的话语并且产生了感受。

  三、要有准确的听解力

  听者要排除种种信息干扰,把握得住对方真正所持的态度,归纳出对方的内容要点,猜解得出对方的言外之意。善听者,往往能在信息源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获取说者所要传递的信息,他们能披沙拣金,剔除话语中的一些无用的信息,按逻辑推理,依经验猜测,领会说话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这也是我们说的“听解力”。总之,善于培养亲和力的倾听者绝不是仅仅耳朵听力好,而主要是脑子对听来的信息解析力好。事例中,C同学猜解错误,而班长则猜解正确,他早就为张元斌准备好饭卡了。

  四、要有听的能动性

  倾听不应是完全被动地听,而是能动地听。所谓能动地听,就是通过简短的提问,引导说者畅所欲言,表达出他想表达或者应该表达的内容。由于这样的提问与说者原话题紧密相关,目的是“听”,所以它也是一种倾听技巧。有些引导是为了让说者把话讲得更完整、更清楚、更贴近主题,不让他东拉西扯,也不让他云山雾罩,如“那你这样做总有原因吧?”有些引导是为了让说者宣泄其所要宣泄的情绪,抒发其所要抒发的情感,如“那你当时很气愤吧?”有些引导是想让说者的思想和情绪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如:“那你有没有想到后果呢?”事例中,班长问饭卡,是想把话题引到张元斌难以启齿的吃饭的事。

  倾听,是对他人的一种恭敬,一份真诚,是对友人最宝贵的馈赠;倾听,是爱的付出,善的传递,尊重的情感在倾听中奉献;倾听,是智者的宁静,犹如秋日蓝天,深邃的思想于无声中收成;倾听,如一株玉兰,幽香浮动,沁人心脾,为我们赢得友情。如果说,“说”是一门艺术,那么“听”又何尝不是一门艺术!

  (责任编辑〓王治国)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