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校园流行语”是否应该流行

作者:李宝华 梁芳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9日

  〓〓眼下,在大中小学校园里,学生们拥有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用来在校园、生活中交流,旁人一般是很难理解其中含义的,如“正点”、“美眉”之类,人们把这种语言称为“校园流行语”。“校园流行语”风行校园,有人认为这表现出青春的朝气,有人却批评是语言垃圾,该赞成还是反对?且听两校同学是如何进行辩论的:

  〓〓正方:

  梁芳对“校园流行语”的产生以及在校园内的风行,我方是持赞成态度的。因为,很多流行语形象生动,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是生活会话的“味精”,如,把“晚上锻炼”说成“黄昏练”,把“可爱”解释成“可怜没人爱”,等等。

  我觉得,流行语本身就是鲜活、生动的,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增加了对话的情趣。难道不是吗?

  〓〓反方:

  李宝华我方不这么认为。在学校,我经常听到有点像江湖黑话的所谓流行语,我是持反对观点的。老师讲过,语言是进行人际沟通的媒介,每个词语有其固定的意思,决不能因新颖、猎奇而忘了其中的不健康成分。有些校园流行语低俗无聊,曾听一些同学把好友请客叫做“吃大户”,背后称校长“老板”,班长则为“领班”;有的文理不通,我班一些同学就经常嚷嚷“很受伤”“巨郁闷”等荒诞不经的词语,你能说,这是语言上的突破或进步?

  〓〓正方:

  胡龙我们应该看到,汉语词汇处在不断生成与丰富的过程中。不论文字还是语言,虽然都需要“规范”,但也不是不可动摇的呀。反方辩友刚才提到了“语言上的突破或进步”,说明还是认可语言的发展、创新这一基本规律的。时代在进步,势必会出现一些新的口语、词汇,也就是所谓的“流行语”,我们不妨大胆地接受,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

  〓〓反方:

  史之宇校园流行语虽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但大多是垃圾文化,什么“泡妞”了,“油条”了,等等,反映了说者思想水平的低下和个人审美的低级趣味。仔细回味一下眼下风行校园的流行语多是粗糙的、未经过精加工的语言,表现的也多是一种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态度,对中学生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好处。〓

  〓〓 正方:

  田志强部分校园流行语虽然是粗糙的、未经过精加工的通俗语言,但它也是一种朴素的、自然的情感流露啊!对这些“东东”,我们应该怀着一种宽容的态度看待。即便我们不能认同校园流行语会给发展中的汉语言注入新鲜血液,至少也没有必要揣之以恶意吧。

  还有,我方认为校园流行语是我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自娱自乐、自我解压的一种方法。它只是特定年龄、特定范围的特定表述,较少受固有观念束缚的中学生,理所当然会成为新语言风格的创造者、尝试者与追随者了!

  〓〓反方:

  唐靓流行语在一些“新新人类”口中层出不穷,且变化多端,我觉得不过是给精神空虚者聊以自慰的嬉谈之物,绝无半点品位、文雅可言,那么,还谈什么“自娱自乐、自我解压”?你听,“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诸如此类的流行语,我看无非是无聊人士无聊之时脑筋一转胡诌而来的。又何谈是“新语言风格的创造者”呢?

  〓正方:

  戴启迪〓作为学生,其实我们创造新词的现象从小学就开始了。校园新词语之所以能流行,说明了年轻学子喜欢“标新立异”的心态。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崇尚个性和独特,当然想创造一些属于自己这个群体的东西。请对方辩友仔细琢磨一下,其实大多数“流行语”是幽默的、健康的,能从不同侧面显示一种独特的交往方式。每个人都喜欢和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交往、交流,我们也不例外!

  〓反方:

  艾文思〓“标新立异”固然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多数中学生所追求的,但语言上的“标新”总得遵循一定的规律吧?至少要避免低级粗俗。否则,对于人生观、世界观没有完全形成的中学生来说,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语言有高雅与低俗、文明与野蛮之分。有的流行语反映了一种缺乏文化品位的不正轨,如有的年轻人要形容一种事物好,肚子里却没有词,便用“酷”、“酷毙”、“酷得一塌糊涂”来表达———“酷”到底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清?一追求意思就不“酷”了。难怪这个词会泛滥,它跟某些同学目无五色、不知所云的心态太合拍了!

  〓〓正方:

  刘广鹏请对方辩友注意,你的见解对像“酷”这样的校园流行语是持反对态度的,但你说“追求意思就不酷了”,你竟也使用了“酷”这个词,这充分说明了对方辩友已经接受了“校园流行语”这一新生事物,并且已经自觉不自觉地用在了口语交际活动中了。校园流行语作为纯粹的休闲搞笑,何罪之有?对方辩友要看清这个事实:只有生活有趣的流行语才能流行。我们应该相信,随着中学生自身文化修养、心历智识的提升,会逐渐学会甄别什么是文化创新、什么是文字垃圾,最终保留巧妙智慧而不失平实庄重、新奇时尚而不失理性传统、幽默调侃而不失人文关怀的新语言。

  〓〓反方:

  李想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纯粹的休闲搞笑固然不错,但一味的模仿、泛滥就显得很庸俗,失去了中学生原本的个性特色和青春风采。我们应更渴求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涵养,更向往一种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书生意气。

  那些带有十足痞子味、调侃噱头的言语不适合校园的文化氛围。中学生在对待校园流行语时,不要人云亦云,要注重自身文化内涵和能力素养的提高,这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正方:

  范佳佳我方认为,校园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中学生的某些思想状况。从那些片言只语当中,能够传递出中学生的一些心声。比如,“郁闷”、“晕”等这些流行语,可以表明中学生对自身生存状况的忧虑和困惑,这些流行语似乎在提示我们,应该更为关注中学生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心理困惑。像这样的校园流行语,中学生的心理也能在传诵时得到些许抚慰啊!

  〓〓反方:

  孙昊请正方辩友认识到,中学生流行语是把双刃剑!它既能宣泄不良情绪,有助于中学生心理压力的释放,但由于大部分内容的粗俗、低级趣味,因而又影响着心理的健康发展;它既能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又因为它们的不规范性,不利于培养中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请问对方辩友,校园流行语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雅,什么是粗俗吗?恐怕不能吧!

  〓〓正方:

  张建雷我也请问对方辩友一句,“校园流行语”为何流行?因为它适合我们中学生的啊!万千中学生操着“流行语”进行沟通、交流,这分明是我们共有的语言工具。

  校园流行语虽有一些粗陋的倾向,但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并不是真空的世界,尘埃都可以忽略,为什么对语言如此苛刻?何况语言是发展的,我们还可以在漫长的生活中完善“流行语”,说不定哪一天“流行语”会融入普通话的一个分支,堂堂正正地被老老少少使用呢!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