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张 越
二战期间,盟军炮火曾猛烈袭击德国鲁尔工业区,致使许多无辜民众丧命,这引起德国民众的极端痛恨。
战争结束前的一天,一架英国飞机被击落,两名军人被迫跳伞,一落地就被德国警察俘虏了。年轻人鲁美德尼跑到市中心广场上看热闹,只见警察押回了两名英国战俘,正在广场上等汽车,准备把战俘押到战俘营里去。
英国兵跳伞时,很多人正在干活,他们顺手抄起草叉、铁锨等工具,一窝蜂地跑来了,一见到英国战俘,他们立即想起了盟军对德国城市的猛烈轰炸,想起了那些悲惨死去的亲人,便愤怒地喊道:“杀死他们!干掉他们!”
人们群情激愤,高举工具,步步紧逼。两名战俘不过才19岁,他们看上去惊恐万状。两名警察也抵挡不住操着草叉和铁锨的愤怒人群。
就在这时,鲁美德尼跑到战俘和人群之间,大喊着让人们住手。人们不愿意伤害这个年轻人,向后面退了退。鲁美德尼高声讲道:“看看这两个战俘吧!他们还只是孩子!他们和你们自己的孩子没什么两样。他们做的也正是你们的孩子正在做的——为各自的国家而战。要是你们的孩子在敌国中弹,作了战俘,你们也不想让那里的人们把他们杀掉。所以,请你们不要伤害这俩孩子。”
人们听着,先是感到惊异,继而羞愧,最后一位妇女说:“竟是个年轻人告诉咱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人群渐渐散开了。英军战俘得救了,他们脸上流露的宽慰和感激之情。
一番简短的演讲竟然救了两条性命,原因在于鲁美德尼的演讲情理交融,说服力强。他先从英国战俘的年龄说起,使听众联想到自己的孩子,从而激发其同情心,为进一步说理打下基础;随后将战俘和听众的孩子摆在同一位置,阐明“为各自的国家而战”便是不该杀死他们的理由,语言简洁有力,却能引发听众思考;紧接着,用假设条件句诱导听众进行换位思考,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被杀掉;最后,提出号召,彻底打消了人们杀死战俘的念头,拯救了两条性命。可见,“水激石则鸣”,情理交融的演讲往往能迸发出巨大的说服力量。
(责任编辑 赵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