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演讲与口才>> 成人红版>> 妙语赏析>>正文内容

关于独生子女性格培养的问题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我认为,中小学阶段都应该各有一年的寄宿生活,这应该成为一种制度。没有什么事情比做这个更重要的了。 为了后代能够很好发育,应当不遗余力。我们搞计划生育不就是为了消费社会物质财富的人少一些吗?那么,既然计划生育搞成了,有这么大的收获了,那为什么不把一部分钱投放在“寄宿教育”上呢?寄宿是需要一些物质条件的,但不能说这个钱都花不起。我自己的判断,小学阶段花了6年左右,有一年的寄宿,是比较合理的。这应该成为一个制度,就是说家长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接受。中学阶段,实践在一年级搞这个最合适,初一开始是自主的话,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对培养良好性格、培养互助精神来说,效果最大。初二初三时就可以享受同学间亲密关系的“红利”了,可以比较深入地参加到集体交际里面去,这和小学还不大一样,因为中学同学是3年,小学同学6年,小学开始时年龄过小,初一开始时相互不认识,寄宿生活可以使学生形成较深的集体认同感,应该在社会上深入地讨论酝酿这件事。寄宿制要有严格的制度,完全自理,非周末绝对不准同学回家 ,除非有病,不准请假 。家长在非周末时间不准探视,执行这个教育方式是要有铁石心肠的,不然教育不好下一代。现在很多孩子太依赖父母了。有句老话叫“生在福中不知福”,父母对他们这么多照顾,他们觉得是应该的,一年的寄宿生活,能让他加深对父母的感情,因为有时候有距离才能产生感情,有距离才能理解。否则,你给他当牛做马,他也不会念你好。

  回想我们当年插队的时候,大家家庭背景各不相同,那是个政治时代,很讲究出身,所以每个人去插队时的心情、态度都不完全一样。现在回忆起来,虽然有不那么情愿的人,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离开家庭过独立生活是一种解放,都很高兴。即使有的人不愿意去,但还是觉得离开家是一种解放。为什么呢?因为人长大了,一个16岁的人,该真正出去闯荡了,过独立生活了,终归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很过瘾的。所以我想,一年的寄宿生活,还是值得的,是自我教育的一部分,是会受到家长和同学欢迎的。

  当然,还有全面理解所谓的能力问题,现在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过于把能力和学习成绩画等号,这样理解能力十分狭隘。一些中国人带孩子到美国,在美国学校读书,他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好,其实是学习成绩非常好。可是美国的老师却认为,他这个孩子培养并不及格,一是生活不能自理,没有交往能力,因为对孩子的培养,应当有处理能力才行。第二是不能跟别人合作。孩子为什么不能合作?因为他没有这个能力。他除了念几本书之外什么都不会。这样的学生在中国人非常多。我妹妹的孩子在美国读书,属于班上学习最好的,尤其是数学学得好。在美国可以单科跳班的,不过他别的课还得跟原来的班学习,而数学从来是拎出来学的。可是,在其他方面,他可以说根本不及格,没任何生活自理能力,一切事情都靠父母,有一次参加10岁孩子的暑假夏令营,到那里的第一天他就大哭,因为他妈妈不在那儿。后来我妹妹就将孩子提前接回家了。我们都觉得绝对不能这样做,应当硬下心肠,因为在一个班上,这是一个孩子的耻辱。你和人家同龄,胳膊腿不少,个子也不矮,你怎么不能自理呢?同学们会耻笑他的。他跟同学们的交往能力也不行。没有人家那种主动建立朋友关系的能力。如果你没有这种能力,请问你以后能做企业家吗?能做政治家吗?过去多子女时代,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兄弟姐妹要相互照顾,相互帮助,还要在矛盾中共存,要能求同存异,这些东西在生活中自然慢慢地能学会。在跟哥哥吵架、然后和解之后,懂得你怎么跟人相处,然后把从家里学会的东西带到学校里,就会有交往能力了。现在这第一课堂教学没有了,所以我们再三强调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独生子女社会里,有一个强制性的一年寄宿制度,这是一件非要学的事情。

作者:郑也夫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