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演讲与口才>> 成人绿版>> 海天巡看>>正文内容

打吊瓶如同慢性自杀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我的姑姑移民澳大利亚了,我去探亲,顺便旅游,谁知,因为舟车劳顿,再加上气候的急剧变化,我一下飞机就感冒了。
因为签证的时间很短,所以我可病不起,我还有好多景点要游览呢。一到姑姑家,我就让我姑姑带我去了医院。到了医院,见到医生,我跟医生说:“我想快点康复,赶紧给我打个吊瓶吧。”谁知,医生愣愣地看着我说:“什么?怎么有你这样的患者,你这种小感冒,怎么能打吊瓶呢?回去好好休息,多喝点水。”
这要在国内,你不要求打吊瓶,医生都会主动给你推荐吊瓶,在澳大利亚,医生竟然连药都不想给我开。我跟医生解释了一通,医生依然不为所动,我还坚持要打,这下医生不高兴了,说:“你这人怎么回事,我是医生,我得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我怎么能随意给你打吊瓶呢。说的严重点,如果今天我给你这种轻度感冒患者打了吊瓶,医院说不定就会把我开除,就算不开除,这也是我职业生涯的一大污点,我可不能拿我的工作开玩笑。”
见医生急了,姑姑赶紧打圆场说:“您别生气,他刚到澳大利亚,还不太熟悉情况。您看他确实挺着急的,您就给他开点药吧。”医生这才很不情愿地给我开了点药。
回去的路上,我跟姑姑抱怨,姑姑笑了笑说:“你不了解澳大利亚,确实,医生一般是不给你打吊瓶的。我来这边这么多年了,我只在接种的时候打过一次针,是肌肉注射,还真从来没打过吊瓶。在澳大利亚的医院里,你是见不到‘吊瓶森林’的。”
回家之后,我吃了药,躺在床上休息。两天过后,症状没怎么好转,姑姑又带着我去医院。这次,我学聪明了,降低了要求,我跟医生说:“你看,药吃了,也没好转,给我来个肌肉注射行吧。”医生想了半天说:“好吧,你先等着。”
医生出去了好半天,才拿着一摞单子回来,然后让我在一个单据上签字。签完字,医生才拿出一次性注射器,在我屁股上来了一针。打完针,医生很认真的跟我解释道:“不要有个小病就打吊瓶,打吊瓶一般就要加抗生素。次数多了,你自身的免疫能力就越来越差,你就对抗生素产生依赖了,这是非常危险的。还不止如此,药液是有微粒的。1毫升青霉素加5%葡萄糖药液中有粒径2~16微米的颗粒542个。1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的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含20多万个有害微粒。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吊瓶中的微粒会堵塞毛细血管,严重影响心、肝、肺、脑、肾等器官的健康,甚至会诱发癌症。打吊瓶的危害是长期的,如同慢性自杀一样。”
听了医生的话,我终于发现自己是多么幼稚。同时,我也深深的为澳大利亚医生的尽职尽责所感动。
国家发改委曾做过调查,我国每年医疗输液104亿瓶,平均到13亿人口,相当于每个中国人1年里挂8个吊瓶,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
吊瓶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链。医生鼓励患者用吊瓶,或者不知情的患者要求用吊瓶,医生不加说明就顺水推舟,这些都是有违医生职业道德的行为。希望我们医院中的“吊瓶森林”尽早消失。
作者:山东 五月风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本月排行TOP2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