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好口才是可以后天练成的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7日

    能说能做兴国 只说不做害国 只做不说误国———

  ■时间:2006年4月24日

  ■地点:广州讲坛

  ■演讲者:《演讲与口才》杂志主编邵守义

  ■演讲主题:口才与成功

  ■演讲者小传

  邵守义,《演讲与口才》杂志主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第二届百佳出版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著有《实用演讲学》、《演讲学教程》、《实用竞争学》等。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及部队、机关演讲1000余场次,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他二十讲“演讲艺术”。

  ■现场答问

  问:在大学里经常会有演讲,而且有时候要用英文演讲,怎么能面对成千的人做到不紧张不害怕,而且应对自如呢?

  答:害怕是任何一个初练演讲的人必经之路,古今中外的大演讲家都概莫能外。害怕是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为什么害怕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平时讲话人数很少,而在讲坛上突然听众增多了;第二,平时谈话都是熟人,而在台上演讲的时候面对都是陌生的面孔;第三,环境不同了。一个人在台上,多人在台下,这样必定心理上感到害怕。一害怕就紧张,导致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甚至讲不下去了,这些我和你们说都是正常的事,只要大家登台三四次就可以克服这种紧张的心理。

  我在福州演讲的时候有一个女青年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说:“行吧,你上台吧,说两句就行。”她上台很困难地说了两句,我就让她下去了,刚要坐下,我说:“你再上来”,她真就上来了,又讲了几句话下去了,她刚坐下,我又请她上台来,这次讲话就多了一些了,反复了四次,第四次讲完以后,我问她:“你现在觉得怎么样?”她说:“怪呀,现在我不害怕了。”看来,害怕这个东西是很好克服的,多练几次就可以去掉。

  问:现在很多企业搞竞争上岗,标准就是需要每个人去演讲,有的人可能是即兴演讲,有的人是拿着稿子演讲,那么演讲的标准是什么?

  答:什么是真正的演讲?一个演讲者必须要用自己的嘴讲自己的思想。现在有人能演讲,不会写稿子,仅仅是一个传声筒,发展是有限的。只有用自己的思想,把它写出来,把它讲出来的时候,才可以真正体现你的综合素质。当然一开始练的时候,为了讲得更好一些,避免落掉东西,讲得更深刻一些,自己写出讲稿也是未尝不可的,最好的演讲就是用自己的嘴讲自己的思想,如果用自己的嘴讲别人的思想,我想这不是真正意义的演讲。

  问:政论性的演讲和一般性的演讲有什么区别,应该注意什么?

  答:政论性的演讲,基本上是逻辑思维,记叙性的演讲基本是形象思维。当然两者又不是截然分开的。政论性的演讲中夹有形象思维,记叙性的演讲夹有逻辑思维。只是以哪个为主而已。

  ■隽语录

  单位要精简人员,从两个司机减到一个司机,第一个司机说了一堆,怎样开好车、服好务等等,第二个司机就说了几句话,“我过去是这样做的,今后还这样做,这就是听得说不得,吃得喝不得,开得使不得。”领导一听就觉得这个司机好啊。

  有位演讲者一上台就被话筒线绊了一跤,摔倒了,下面哄堂大笑。演讲人站起来,走到话筒前马上说:“朋友们,你们的掌声让我倾倒了,谢谢大家。”立即赢得听众的掌声。

  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情,具备了这五点,我们说这个人有口才。

  古代有一位文艺理论家叫刘勰,他有两句名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对的。

  人才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它会在你整个人生征程上,助你成功,加速你成功,提高你成功的概率,在关键的时候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人的任何一种技能都是练成的,书法是练成的,绘画也是练成的,唱歌也是练成的,口才也是这样。

  陆游的儿子给陆游写信,想学诗。陆游给他回了一封信,是这么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你要想真有口才,功夫在口才之外。

  如何使我们的口语表达流利、顺畅、通达呢?默读、朗读和快读这三种读法只要你能坚持一段时间,你的口语表达就过关了,也就是你有口才了。

  今天我主要讲如下一些问题,即:什么是口才?口才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什么是成功?成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口才等问题。

  前一段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说,人好像应该是多做少说为好。我听了之后跟他交谈,到底怎样看待说和做呢?孔圣人,孔老夫子说:“敏于行讷于言”。按照字面来说孔老夫子是希望多行动少说话。但是我有一点不理解,他希望少说话,他有弟子三千,他要传道授业解惑,怎么可能少说话呢?所以我们说孔老夫子说的意思是不是少说一些没有用的话,多说一点有意义、有价值的话。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就是说这个人嘴能说,身又能行就是国宝了。我想这就比较准确,后来根据荀子的讲话我又这样琢磨,不见得准确,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我认为:能说能做兴国,只说不做害国,只做不说误国,不知道对否?请同志们对我提出批评或者是指正。

  ■标准:理、物、序、文、情

  大家说某某人有口才某某人没有口才,那么说什么是口才呢?一言以蔽之,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较高艺术水平的时候,我们说这就是口才。具体标准是什么呢?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衡量一下:

  第一,言之有理。你要说这个人有口才,他讲的话必须是真理,而不是歪理邪说,更不能是胡说八道,这是口才的第一个标准。

  第二,言之有物。你讲话的时候应该是有思想、有内容、有东西,而不是空洞无物什么也没有。

  第三,言之有序。你讲的内容应当是有条有理,条清缕晰,而不是杂乱无章。

  第四,言之有文。你讲得时候语言应当准确,简洁,生动,形象,活泼,有文采,这样人们才愿意听,而不是枯燥乏味,如同嚼蜡。

  第五,言之有情。你在讲的整个过程中要充满着感情,通情才能达理,而不是冷冷冰冰没有一点感情。

  归纳起来,就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情,具备了这五点,我们说这个人有口才。什么样的人没有口才呢?很少说话,即使说话脸红脖子粗,吭吭哧哧,颠三倒四,说两句就没词了,我们说这样的人就没有口才。还有一种人我们说不是口才,这就是表面看来这个人很能讲,他讲的是什么呢?喋喋不休、夸夸其谈、东拉西扯、无边无沿、言之无物,像个瘪三,这能说他有口才吗?显而易见,这不是口才,我们不要被这种假象所迷惑。

  ■意义: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口才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呢?我可以这样和同志们说,你说口才有多重要它就有多重要。同志们会说你是不是有一点言过其实呢?其实不是。古代有一位文艺理论家叫刘勰,他有两句名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对的,不妨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当年秦国和晋国联合起来打郑国,郑国是一个小国,在两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郑国从上到下

  一筹莫展。武将不敢出征,文臣没有谋略。最后郑王不得不让老将烛之武亲自出马到秦国去一趟。烛之武受命于危难之际,到秦军找到秦王,他讲起来情真意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痛陈唇亡齿寒的道理,最后终于说服了秦王,秦王立即撤军,而且还留下两员大将,协助保卫郑国。晋国一看无可奈何,只好撤军。这不是舌头的威力吗?他就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秦、晋大军退去。三国的诸葛亮舌战东吴的文官武将,终于建立了联吴抗曹的统一战线,最后致使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兵几乎全部葬于滔滔的长江之中,这不是口才的威力吗?设想一下,假如刘备让张飞去呢,后果会是什么呢?这不是口才的作用和价值吗?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交往当中,也是需要口才的。俗话说,一句良言三冬暖,一句恶语六月寒;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使人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会说话就不会吵起来,就不会打起来,同志们就会非常和谐。可见无论是大处还是小处,口才的意义和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作用:口才提高成功概率

  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不管你从事何种工作,有没有口才是大不一样的。有了口才就会加速你的成功,提高你成功的概率,而且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什么是成功呢?就是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当然,在整个人类社会上有的是大成功,有的是小成功,有的是中成功。比如美国的比尔·盖茨,我国香港的李嘉诚,在整个经营领域他们也是大成功者。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一个大成功者。在座各位在自己的岗位上也有自己的成功,比如说高中生考大学,一旦考上了也是成功。一个个体经营者通过自身的努力,挣了钱也是一种成功。所以成功有不同的层面,回过头来看这种成功和口才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一些领域、一些行业里,有的人成功了不见得有口才,陈景润获得了成功,但陈景润没有口才。我们可以这样概括,人才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它会在你整个人生征程上,助你成功,加速你成功,提高你成功的概率,在关键的时候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当今我们在实行领导竞聘演说,大学生应聘也要自我介绍,这时口才就显得重要起来了。同样两个人竞聘一个职位,在两个人能力差不多的时候,可以说有口才的这个人保证能够脱颖而出。到一个中学竞聘老师,先得讲一堂课,如果讲得很精彩那肯定被聘任,如果讲得不好肯定被淘汰。给大家举两个司机的例子,单位要精简人员,从两个司机减到一个司机,第一个司机说了一堆,怎样开好车、服好务等等,第二个司机就说了几句话,“我过去是这样做的,今后还这样做,这就是听得说不得,吃得喝不得,开得使不得。”领导一听就会觉得这个司机好啊,第一听得说不得,说明保密性好;第二吃得喝不得,不喝酒就能保证领导的安全;第三个开得使不得,说明公私分明。第二个司机说得中心突出,语言简洁,说得清楚明白,结果被单位聘用了。这也说明了口才使他成功了。

  ■途径:口才是后天练成的

  有人说某某人有口才,这个口才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练成的?我们说口才不是

  天生的,而是后天练成的。可以这么说,人的任何一种技能都是练成的,书法是练成的,绘画也是练成的,唱歌也是练成的,口才也是这样。我给大家举这么几个例子。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从小家里没有钱,但是想当一个演说家,怎么办?他步行三十华里去听布道士的布道演讲。在回来的路上,他就学布道士的声音、布道士的手势在一路上学习演讲,有时他把树桩、玉米地都当作自己的听众来练习演讲,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演说家、雄辩家。

  孙中山先生也是一个大演说家,后来许多参加辛亥革命的老人回忆起来说,他们是听了孙中山先生的演说才参加了辛亥革命的。孙中山曾说过:“余少时练演说,对着镜子练习,练语气、练姿势……”可见孙中山先生的口才也是练出来的。通过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口才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练成的。每一个朋友都应该坚定信心,只要肯下工夫,肯练习,人人都可以培养出自己的口才。

  ■内功:七种素质四种能力

  一个想要有口才的人必须具备两功:一个是内功,一个是外功。内功是什么呢?陆游的儿子给陆游写信,想学诗。陆游给他回了一封信,是这么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你要想真有口才,功夫在口才之外,这就是我所说的内功,也就是你的修养问题、能力问题。如果想当一个演说家、雄辩家、交谈家,在各种场合要想讲得好,你就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修养和能力。

  第一,你得具备高尚的品德。为什么这样说呢?《论说》中就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演讲、论辩、交谈,就是要去说服人,启迪人,教育人。你想去教育人吗?首先你自己就要做得好,否则人家是不听你的。比如说,作为干部要去讲清正廉洁,你首先就要清正廉洁,可是你不是贪污就是受贿,却在台上大讲清廉,它怎么能有说服力呢?听众又怎么能听你的呢?因此要想有口才,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二,作为一个想有口才的人,必须要具有一些才能。诸如,写作的才能,组织协调的才能,交际公关的才能,最起码还要具备一些表演的才能。如果你没有这个才能,你又怎么能把喜、怒、哀、乐等思想情感充分地表达出去,影响和启迪听众呢。

  第三,你还应当要有学问。我们经常说作为一个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必须要有一缸水。作为一个有口才的人,你要想启迪人、教育人,你的知识很少,又怎么能教育人和影响人呢?

  第四,你得有见识,也就是作为一个有口才的人,要站得高看得远,要远见卓识,高人一筹。为什么我们听领导的讲话,有的领导讲得好,好就好在观点新,观点深刻,听完以后,令我们耳目一新。可有的领导讲话,大家就不愿意听,不是套话,就是空话,再不就是报刊上的话,观点既不新,也不深,谁愿意听你的讲话呢?所以,作为一个有口才的人只有远见卓识,想他人之所未想,讲他人之所未讲,一旦讲出来就能振聋发聩,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教育。

  第五,你得要有胆,这就是要有胆量。这个胆量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种是不仅在交谈中敢讲话,在大庭广众之中也敢讲话,这是一种胆量。第二种胆量,是指在任何场合下,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决不能吞吞吐吐,欲说又止,模棱两可,这样讲听众是不愿听的。

  第六,要有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情。大家知道通情才能达理,情不通理难达,你要想让听众信服你的道理,首先你要有充沛的感情,从

  而去感动听众、打动听众,听众才能爱听并听得进去,从而去行动。

  第七,要有一个好身体。为什么这样说呢?作为一个演讲者做演讲的时候,一场演讲要做两三个小时,而且还要站着讲,这是很累的,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是坚持不住的。

  综上所述,要想使自己有口才,成为一个演讲家就必须具有德、才、学、识、胆、情、体。否则,你是难以有口才的,也不能成为演讲家的。

  以上七点还不足以构成口才的内功,要想有口才还要具备如下一些能力:第一,作为一个有口才的人要具备较强的记忆力。

  第二,作为一个有口才的人,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只有有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听众的心理变化,才能有的放矢地说服听众。

  第三,必须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只有具备了两个“力”才能提升你口语表达的水平。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不妨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身边有个大臣叫和珅,可谓是老谋深算。有一次,和珅想戏弄一下纪晓岚,两个人坐在花园品茶,突然来了一条狗,和珅当时是尚书,而纪晓岚是侍郎,这个官比尚书的官小。和珅灵机一动,就指着那条狗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他是用了一个谐音,用了一个问句,表面上看来是问纪晓岚是狼是狗?实际上是说纪晓岚这个侍郎是狗。那纪晓岚该怎么办呢?应该怎么回答?纪晓岚反应非常敏捷,“上竖(尚书)是狗,下垂是狼。”大家平常可能不太注意,狗的尾巴是上竖的,狼的尾巴是下垂的。如果纪晓岚的思维不敏捷,反应不迅速,如果纪晓岚没有想象力,没有联想力,哪能在一瞬间置和珅于狼狈尴尬窘境呀!

  第四,必须具有应变力。什么是应变力呢?当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时,能够有应对的能力,而且应对得巧妙而得体,我们说这就是应变的能力。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德国有一个诗人叫歌德,歌德和一个评论家几乎是一双对头。有一天,两个人在公园里相遇了,公园的小径只能够走一个人,这个批评家非常傲视歌德,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两个人快碰头的时候,评论家在那儿一站,说:“哼,我向来是不愿意给蠢材让路的。”实际上现在两个人就不好办了,如果歌德说:“我也不给蠢材让路。”两个人就站着吧,总不能打起来吧,但是也不能没完没了的站着吧。歌德的反应非常快,彬彬有礼地往旁边一站,说:“我和您正好相反。”其实他的意思是我愿意给蠢材让路。大家也知道英国的作家萧伯纳非常瘦,一个胖胖的资本家看到他说:“看到你,我就知道这个世界在闹灾荒。”萧伯纳马上说:“见到你,我知道这个世界闹灾荒的原因了。”

  再比如说,有位演讲者一上台就被话筒线绊了一跤,摔倒了,下面哄堂大笑。演讲人站起来,走到话筒前马上说:“朋友们,你们的掌声让我倾倒了,谢谢大家。”立即赢得听众的掌声。这位演讲者应变的能力有多么强啊!平时我们说话,谁也不敢保证句句都准确无误,那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你的应变能力了。

  综上所述,一个想具有口才的人,他起码必须具备以上七种素质和四种能力。

  ■外功:嘴到身到

  你有了内功,即:德、才、学、识、胆、情、体。那么,怎样表达出来呢?怎样让听众知道呢?这就需要外功了,外功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嘴上的功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声语言;一个是身上的功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态势语言。下边我们分别来谈谈这两种语言,

  第一,有声语言。它由语义和声音两个要素构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话的时候,用语要准确、简洁、形象、生动,而在发音的时候要做到字正腔圆,清楚正确,富于变化,有力耐久,从而使听众爱听、入耳、入脑,受到教益。那么,又如何使我们的口语表达流利、顺畅、通达呢?这里有一个三读法供大家参考。

  1.默读。大家可以找两三篇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散文,你要把这几篇文章默读几遍。为什么要默读呢?通过默读你要体会这几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结构是怎么安排的?围绕着主题它是怎样选择材料的?它的语言是怎样运用的?这种默读有利我们掌握文章的章法,有利于我们今后的演讲、交谈和论辩的主题确立、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

  2.朗读。把这几篇文章在默读的基础上,再朗读几遍。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来决定哪一个地方应当快一些,哪一个地方应当慢一些,哪一个地方声音应该高一些,哪一个地方应该声音低一些,哪一个地方应该停顿的时间长一些,哪一个地方应该停顿时间少一些。充满感情的朗读,使得整个声音抑扬顿挫,用自己的声音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3.快读。我们这里说的快读是越快越好,这是我自己切身的体会。大家都知道,每一个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有人反应快有人反应慢,人的言行是和整个思维紧密联系的,说话越快、头脑的思维越敏捷,反过来如果你的头脑思维越敏捷说话也就越快,它们是相互促进的。如果我们练习快读,不仅你需要的时候口语表达会非常敏捷,而且也会促进你大脑思维的敏捷。也许朋友会说,得快到什么程度呢?我看得快到像机关枪、像蹦豆儿就可以了。

  这个三读法只要你能坚持一段时间,达到我们的要求,你的口语表达就过关了,也就是你有口才了。

  第二,态势语言。什么是态势语言呢?总体来说就是你的身体、你的站姿、你的面部表情、你的眼神、你的手势,这些都是态势语言。这些态势语言都能够较准确地表达出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它和有声语言紧密的配合起来(当然以讲为主,演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分别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从而达到信息交流的最佳效果。

  那么怎样练习态势语言呢?比较好的方法是像孙中山先生那样对着镜子练习,根据思想感情的需要,练眼神,练面部表达,练手势,练站的姿势,一定要使自己的态势语言做到准确无误,使其具有整体感、协调感、美感,并富于变化,做到充分、准确表达出思想感情为止。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