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演讲与口才>> 成人绿版>> 说长道短>>正文内容

“权威”,请把话语权交给“草根”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开研讨会,他作为“草根”代表准备了厚实的发言稿,但排名靠后,轮到发言时只给了三分钟。而率先在前边发言的“权威”,且不说没有时间限制,而且也并没有认真准备啊,说出话来漏洞百出,显然没有研读原作。两相比较,话语权的份额,被所谓的“权威”过多地垄断,而许多有才华见识的“草根”却鲜见能发出声音,令人对现在所谓的研讨会不敢恭维。听完他的话,我感触颇深,不禁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凭什么“权威”把持着研讨会的话语权?
我想可能因为人们过度迷信权威效应,觉得他们说的就是真理,就能振聋发聩,句句说到点子上。别人说得再好,也不如他们说得有分量。但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我看未必。我出席过不少文学作品研讨会,许多研讨会是成功的,确实起到了总结提高的作用。但在会上,也常常发现一些令人难以忍受的专家发言:有的匆忙赶会,书都没看,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有的临阵翻书,现场找词儿,竟也振振有词;有的书倒是看了,却热衷于编织自己的理论花篮,不管是什么作品,都从自己的理论出发,生搬硬套,临时抓来当例子,忽视了对作品本体的研究与阐述;有的专家不愿得罪人,不敢展开批评说真话,便借题发挥,纵论时政,令人莫名其妙。如果这样的“专家”也能称得上“权威”,那么他们的点评不听也罢。此外,我要毫不客气地奉劝他们一句,别站着茅坑不拉屎,请把话语权赶快交出来,交给那些真正有准备,有感想,有话说的人。
日前,在《中国青年报》上,我看到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延安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日,作为校庆的系列活动之一,延安大学邀请各地学者专家以评论诗集《致大海》中的《为中国工农红军将士铸碑》为契机,对新时期的“红色诗歌”进行研讨。研讨会打破“权威发言、受众听讲”的常规,从领导、学者到老师,有意压减发言时间,把话语权交给本科生、研究生们,让一向坐冷板凳的大学生成为发言主角,权威与草根形成强烈互动。
学生们的发言角度各不相同,却各有真知灼见,让各位被评论者心悦诚服;更重要的是,他们把成功之处讲得头头是道,不足之处说得明明白白­——既无讨好之心,又无伤人之意,真诚研讨,泾渭分明。有名同学告诉一位诗人:“我把你的长诗看了快一百遍了。”这还怕看不到作品的得失之处吗?
如果研讨会都能打破樊篱,多给反复读作品、认真做研究的“草根”一些话语权,如果全国各地的大学都能像延安大学文学院这样,真正地研究与批评,把人文教育的“软实力”充分调动出来,那么纯粹的文艺批评就不愁开展不起来,而且也能打破话语霸权,让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本月排行TOP2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