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陈绍兰
所谓“进言”,就是向领导提意见,这可是个“技巧活”。读一读《史记·滑稽列传》,你就会发现司马迁笔下的滑稽大师都是提意见的高手,他们向“领导”提意见,手法高超,效果显著,体现了我国战国时期高度发达的语言艺术,为我们今天的 “进言”提供了很多极富借鉴意义的技法。
设譬隐喻法 齐威王曾经一味的追求享乐,不理朝政,使齐国内政荒废,外敌入侵。在朝中大臣都不敢劝谏的情况下,淳于髡用隐语对齐王说:“国都中有只大鸟,栖息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了,它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了吗?”齐王听后,内心受到触动,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后,齐威王励精图治,对内整顿吏治,对外大举抗敌,最后威王的声威在诸侯国间盛行了三十六年。
这是一则隐语,其妙处有二:一是委婉,容易被人接受。取譬进言,绕开了威王拒谏的心理防线,避开了威王的心理抵触,从而能够顺利入其耳、入其脑;二是形象,内涵丰富深刻。大鸟栖息在大王的庭院中,三年不飞不叫。这一喻体显得大气、从容、优雅。同时,也给人力量和信心。它不是燕雀,而是大鹏,它不飞不叫,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因此,这一隐语的使用,与其说是批评齐威王不理朝政,不如说是暗示和激励齐威王振作奋发,其效果自是“直说”、“明说”所无法比拟的。
【使用说明】在现实生活中,设譬隐喻法也常常为人们所运用,它的含蓄委婉和富有启发性,为“直言”所远不能及。但在运用时须注意,一是取譬要恰当,须是听者乐意接受的形象;二是取譬要贴切,使听者即刻能够产生自我的联想;三是取譬要深刻,对听者要有强烈的触动和启发的力量。
引申归谬法 楚庄王有一匹爱马,穿的是锦绣的衣服,住的是豪华的屋子,吃的是枣脯一类的食物,最后,马由于太肥死了。楚庄王准备按大夫的葬礼来安葬这匹马。众大臣们极力劝阻,楚庄王于是下令:“有胆敢为葬马的事来进谏的,处以死刑。”优孟听说后,就进宫来,他一进宫殿大门,就仰天大哭。楚庄王惊问其故,优孟说:“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凭着这么大的一个楚国,要什么办不到呢?大王却用大夫的葬礼来安葬它,太薄待它了,请求按君王的葬礼来安葬它。”在楚庄王的追问下,优孟极尽夸张的描绘了对马的豪华葬礼的具体设想。最后优孟强调说:“诸侯各国在听说了这匹马的葬礼后,都会知道大王你是把人看得很低贱,把马看得很贵重的。”终于,一语点醒梦中人,楚庄王翻然醒悟,同意用对待牲畜的方法来处理这匹死马。
优孟顺着楚庄王的心思,把楚庄王的想法顺势再向前推进了一步。假如说,用大夫的葬礼来安葬马,楚庄王对其荒谬性还缺少认识的话,再向前推进一步,用君王的葬礼来安葬马,楚庄王对其荒谬性的认识就清楚了。其实,两种葬法的荒谬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当楚庄王在听到要用安葬自己的规格来安葬一匹马时,他才能认识到这件事情的荒谬性。正是由于优孟采用了引申归谬法,才收到了奇效。因为楚庄王原本已经为拒谏筑起了一道防线,是优孟用引申归谬法在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进而乘势而进,巧妙地说服楚庄王纠正了错误,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使用说明】引申归谬法,是从一个判断导出荒谬的结论而否定该判断的一种方法。运用时,先假定该判断是正确的,然后由此引申一步,自然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从而彻底推翻该判断。因此在运用时,首先要沉得住气,装出完全赞同的样子,然后诱“敌”深入,引君入彀,让对方猝不及防,随后发生顿悟,至此,“进言”的成功便无悬念。
旁敲侧击法 优旃是秦国的一位侏儒艺人,擅长说笑话。一次,秦始皇举行酒宴时天下大雨,殿阶下的卫兵们都在淋雨受寒。优旃很怜悯他们,对他们说:“你们想休息吗?”卫兵们都说:“很想。”优旃说:“我如果喊你们,你们就赶快回答说‘在’。”过了一会,在宫殿上的人们向秦始皇敬酒祝寿高呼万岁时,优旃走到栏杆边,大声喊道:“殿阶下站岗的小伙子们!”卫兵们答:“在!”于是,优旃和他们开玩笑说:“你们虽然身材高大,但有什么好处?只能站在雨里受寒。我虽然身材矮小,却有幸在屋子里休息。”听到这番对话,秦始皇马上让卫兵们一半值班,一半休息,轮番替代。
优旃没有直接替卫兵们向秦王诉苦,也没有直接告诉秦王你该怎么做,而是采取了一种和卫兵们开玩笑的方式,巧妙地引起了秦王的关注,将以上的内容间接暗示给了秦王,在不动声色中为卫兵们解决了淋雨受寒的问题。优旃运用旁敲侧击法是为了避免让自己成为一个救别人于苦难的角色,避免让自己比秦王显得有爱心、讲仁义,这就避免了触犯秦王,为顺利达成目的提供了保证。
【使用说明】旁敲侧击法,实际上是一种暗示和启发的方法,它既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又可以有效地保全被启发者的自尊和形象,让被启发者在自我完善中改正错误。当然,在具体运用中,还要根据被启发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敲击”的轻重。
《史记·滑稽列传》中,进言的方法还有很多,限于篇幅,本文仅举三例。我们只要做个有心人,在与领导的谈话中讲究进言的技巧,日积月累,也能成为游刃有余的进言高手。
(编辑 耿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