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演讲与口才>> 学生读本>> 演讲素材库>>正文内容

扔掉“差不多”的“挡箭牌”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陕西 武渊

  同学们:

  大家好!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对话:“最近学习咋样?” “差不多!”“这堂课听懂了吗?”“差不多!”“黑板擦干净了吗?”“差不多!”

  你们听,“差不多”可真是一块万能“挡箭牌”,不管多么刁钻的问题,只要有它在,那就万事大吉啦!说起来,“差不多”可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就连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都很“佩服”他,还特意给他立了一个传,叫《“差不多”先生传》,里面就有这么一位从不“斤斤计较”的“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的口头禅就是“差不多”,叫他买红糖,他买的却是白糖,理由是红糖和白糖“差不多”;他记账的时候,常常把“十”写成“千”,把“千”写成“十”,反正这俩字儿就差那么一小撇,模样长得“差不多”;他坐火车去办事,迟到了两分钟,没赶上火车,可他一点也不着急,因为今天走和明天走“差不多”;后来,他得了急病,请来了兽医王大夫,反正给牛看病和给人看病“差不多”,结果,他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临死前,他还说什么“活人和死人差不多”。

  尽管“差不多”先生不在了,但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把他当成榜样的人也越来越多,恐怕我们当中就有很多“差不多”的“粉丝”。

  不瞒大家,我上初中时就是“差不多”先生的铁杆“粉丝”,座右铭是“凡事差不多就行了,不必太认真。”结果,我学习功课变得迷迷糊糊,做起事来马马虎虎,说起话来糊里糊涂。后来,周围的人见到我,都叫我——“小糊涂仙”。

  可笑吗?我看是可悲!“差不多”们都有眼睛,却看不分明;都有耳朵,却听不太清,都有思想,却不够清醒——“差不多”其实是差很多。

  “差不多”看起来是不“斤斤计较”,实际上是懒汉和无用的代名词;“差不多”看起来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实际上是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借口;“差不多”看起来是与世无争,实际上是“耍滑头”的化身,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既然这样,为啥还有很多人都把“差不多”当成榜样?第一,因为“差不多”们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混日子;第二,因为“差不多”们没有坚强的意志,害怕吃苦头,害怕担风险,害怕碰鼻子;第三,因为“差不多”们没有科学的头脑,遇到事情不调查、不分析、不鉴别,只好摆出一副自我原谅、自我解嘲的样子——反正“差不多”。

  试想,如果我们都高举“差不多”的“挡箭牌”,能将就就将就,能凑合就凑合,那我们还会有克服困难的斗志吗?还会去积极改正错误吗?绝对不会!面对困难,我们只会选择回避和退让;面对错误,我们只会用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久而久之,我们便会失掉斗志,得过且过,甚至会养成懒散和粗枝大叶的坏习惯,成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懒人”,成为一事无成、庸庸碌碌的“庸人”,其结果必定是害人又害己!这样一来,个人何谈进步?!社会又何谈发展?!

  因此,请赶快扔掉“差不多”的“挡箭牌”,牢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古训,牢记毛泽东的忠告吧——“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从现在开始,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培养自己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以及严谨、负责的精神,把自己培养成勤奋好学、锐意进取的“认真”先生吧!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赵立涛)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本月排行TOP2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