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立案调查了!
杭州那家索要少年4000元理发费的理发店,被立案调查!
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的情况通报显示:该理发店涉嫌存在消费欺诈行为。
16岁的少年去该店理发和烫发,结账时却被要求支付4000元!
出来剪个头,竟然成了冤大头。
少年不肯付钱,店员堵着不让走,坚称他做了价值4000元的套餐。
孩子无奈报警。警察怒斥店家,应明码标价,不能随意涨价。
店家却狡辩,声称如果顾客事先沟通就没事了。
面对警察,店家的态度依然强硬,坚持索要4000元,对警察的调解毫不理会。
孩子的妈妈也来了,据理力争也无济于事。最后在警察的调解下,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孩子妈妈支付了500块钱。
一个孩子,烫发就收4000元!就不是“黑”所能形容的了。
现在好了,这家店被立案调查!不知道会付出多少个4000元的代价。
只想送它两字“活该”。
不少网友对此事拍手称快,为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的及时立案点赞。
但小编却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值得“拍手称快”的事情。
因为,天价理发这事不是极个别,而是屡见不鲜,层出不穷。
2022年,抗皱刘先生到美发店烫发,报价398元的服帖烫收款时变成了4776元。店员称头上分为12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收398元。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认定涉事理发店存在模糊定价、诱导消费和价格欺诈,责令其停业整顿。
2020年,同样是在杭州,残疾女孩小静去理发,选择了38元的洗剪吹,但结账时被告知要16万多元。
女孩惊呆了!说自己没钱,但店家强行拿走她的手机,下载了多款借款软件买单!时候女孩家属上门讨说法,店家却表示一分没多收!她是成年人,自愿消费。
2018年,打工人小吴,在杭州一家理发店理发,被店家哄骗去做了免费项目,结果只是修了个鬓角,被要求支付18000元的服务费。店家说这还是折扣价,原价39000元!小吴还因此事“红”了,被称为“发际线男孩”。
“杭州不理发”成了一句带有劝告意味的调侃。
而实际上,天价理发的事情不止发生在杭州。
前不久在江苏南京,一名外卖员到理发店理发,在理发师的忽悠下,烫了个头,结账时要求支付1000元。
更早一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女研究生小陈在一家美容美发店理发后,遭店方索要6000元。直到工伤部门介入后,店方全额退款。
2008年,在河南郑州,某职业学院两女学生去一家理发店理发,分别选择了36元和68元的剪发服务,在剪发过程中,理发师采用隐瞒价格的方式,诱骗受害人接受多项服务。
最后要求2人办9800元的会员卡。2人无力支付,店员和老板就把他们看管起来,强迫他们联系同学借款。最终两人被迫办理了一张9800元会员卡,并用于支付6013元理发费后才得以脱身。事件曝光后,该店老板和2名理发师被法院提起公诉。
天价理发事件为何层出不穷?就拿杭州来说,发生了那么多起类似事件,为何一直得不到治理?
相关部门是实在管不了,还是根本不作为?
“天价理发”这样的事情从来都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它影响的是一个城市的形象。
“杭州不理发”这句带有“教训”的调侃语出现多少年了,为何还能一而再地出现类似事情,让这句调侃语一再“翻红”。
理发店的套路多,相信很多人深有体会。
价格不透明、隐性附加费用多、服务项目过度“推销”、“捆绑”消费、“强制”办卡充值……
简简单单去理个发,一不小心就被忽悠着消费。本来想着几十元钱解决的事情,已经很小心,很谨慎了,结果还是入了坑,少则几百,多则数千数万。
进个理发店战战兢兢,总是担心“被宰”。本来理发是很正常消费的一件事,搞得提心吊胆。
小编有一朋友,他的经验就是到理发店不多说一句话,无论理发师和店员推荐什么就一概拒绝。当然,多数时候,他要看理发师“全程黑脸”。
“天价理发”成了一个顽疾,为何得不到根治?
店家肆无忌惮地设置消费陷阱,真的管不了吗?
“天价理发”事件曝光一起,处罚一起是应该的,可这治标不治本。没有曝光的,消费者自认倒霉,吃了哑巴亏的应该更多。
这就是小编觉得杭州这家理发店被立案调查不是一件值得拍手称快的事情的原因。
如果是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作为,去查处存在收费价格不透明不规范的商家,那才值得拍手称快。
说到底,天价理发这事儿,道德和监管双重缺失。不良商家没有道德,贪婪地追逐利益,相关部门就应该监管到位,令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经营。同时也需要法律的与时俱进,回应消费者的关切。
只有相关部门把工作做在前面,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消费环境,才能真正解决顽疾,让消费者不再心怀忐忑地走进理发店。
消费者需要有关部门事后撑腰,更需要事前放心、安心。